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附近找茶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预约_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

杭州元宵節(jié)里的南宋
  發(fā)布時間:2022-02-15 10:07   來源:城市怎么辦

以下文章來源于躍說錢塘 ,作者孫躍

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入夜時段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這個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也稱上元節(jié)、元夕或燈節(jié),是春節(jié)之后第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杭州自古繁華,元宵節(jié)歷來熱鬧。

燈火錢塘,明月如霜,美人如畫,笙歌悠揚,這是蘇東坡對北宋杭州元宵節(jié)的回憶。

到南宋,杭州成為都城臨安,元宵節(jié)更是喧鬧繁華,是城里最熱鬧、民俗氛圍最濃的節(jié)日之一。

對南宋杭州城里元宵節(jié)的熱鬧,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吳自牧的《夢梁錄》等書中都有記載?!段淞峙f事》記載,杭州城里元宵節(jié),從正月十五開始,到十七結束,是整整三天的狂歡。

元宵節(jié)期間,人們觀燈、賞樂、品酒、逛街、掃街,呈現(xiàn)出南宋杭州人過元宵節(jié)的一幅幅生動景象。

觀燈、賞樂、品酒、逛街好理解,“掃街”是什么?似乎需要作些說明?;魸M街,觀燈游樂的人川流不息,難免有人失落首飾等物。吳自牧《夢梁錄》中,還介紹了一種失落物品的具體情形:一些人“甚至飲酒醺醺,倩人扶著,墮翠遺簪,難以枚舉?!贝裏魰?、夜深人靜,就有人提著小燈籠,到街上撿拾別人遺落的首飾等物。這種情況被稱為“掃街”,據(jù)說還是“汴京遺風”。

《夢粱錄》還記載了元宵節(jié)城中權貴觀燈的氣派:“公子王孫,五陵年少,更以紗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游賞?!苯鐚懙摹霸鼱幙床缮彺?,寶馬香車拾墜鈿”,描寫的也是元宵節(jié)貴族公子、才子佳人出游的情況。

南宋的文學家、藝術家,通過文學和藝術的形式,描繪元宵節(jié)。南宋畫家李嵩畫有《觀燈圖》,描繪南宋杭州人元宵節(jié)奏樂賞燈的場景。南宋詩人戴復古寫元宵節(jié)的詩:“燈火夜深回晝?nèi)?,管弦聲動起春風”,表達了李嵩的畫中之意。

元宵之夜,皓月當空,家人團聚,吃熱氣騰騰的元宵,到戶外鬧花燈、放焰火、猜燈謎。文人墨客面對熱鬧的元宵節(jié),常常有感而發(fā),寫詩填詞。李清照、陸游、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等名家,都有詩詞寫杭州的元宵節(jié),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在他們的筆下,既有元宵節(jié)熱鬧繁華的共性特點,又根據(jù)各自的人生經(jīng)歷和即時感受,賦予元宵節(jié)獨特的情感和色彩。

李清照是山東人,在金兵侵占中原之時,循著宋高宗南逃的線路,一路南奔來到杭州,住到了武林門外西馬塍。

李清照在杭州過元宵節(jié),想起了當年在汴京過元宵節(jié)熱鬧繁華的情景。汴京已被金人所占,她在杭州過元宵節(jié),感慨良多,寫了一首《永遇樂》,通過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jié)的歡樂情境,與如今自己的凄涼景象作對比,抒發(fā)故國之思和悲涼心情: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先寫杭州元宵節(jié)的情景,然后從如今轉為憶昔。記得在汴京時,閨中有許多閑暇,很看重正月十五。那時過節(jié)帽子上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捻金的雪柳,個個打扮俊翹。如今容顏憔悴,頭發(fā)已蓬松變白,無心梳理,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在簾兒底下,聽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紹興十三年(1143),陸游從山陰來到杭州。他為了參加第二年的進士考試,在杭州過年,與從舅唐仲俊等人觀賞了上元節(jié)的花燈,感受到京城的繁華與熱鬧。后來,陸游到杭州任職,又逛了杭州元宵燈會,寫詩感嘆:“隨計當時入帝城,笙歌燈火夜連明。寧知六十余年后,老眼重來看太平?!?/p>

辛棄疾的詞以剛健豪放為主,也有深沉委婉之作。在他寫杭州元宵節(jié)的《青玉案·元夕》中,可感受到杭州元宵節(jié)的熱鬧,讀出他的溫婉: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片寫京城杭州元夕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絢麗多彩的盛況。

下片描寫作者在美女如云的人流中,尋覓一位心儀的女子。他在香車寶馬的明亮處,苦苦尋覓,不見她的身影。驀然回首,卻見她亭亭玉立站在燈火闌珊的冷落處。在盡力渲染臨安元宵節(jié)絢麗多彩熱鬧場面的同時,反襯出一個孤高、幽獨、淡泊的女性形象。

這位女子是他的紅顏知己?他們之間有什么故事?還是借以寄托他抗金理想受挫、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含蓄婉轉,妙語驚艷,令人回味。

康與之是南宋前期詞人,寫了不少應制詩詞。應制詩詞是封建時代臣僚奉皇帝之命所作、所和的詩詞。康與之寫了不少元宵節(jié)的應制詩詞,如《憶少年令·元夕應制》、《瑞鶴仙·上元應制》等,都是寫杭州元宵節(jié)的繁華。

來讀《瑞鶴仙·上元應制》:

瑞煙浮禁苑。正絳闕春回,新正方半。冰輪桂華滿。溢花衢歌市,芙蓉開遍。龍樓兩觀。見銀燭、星球有爛。卷珠簾、盡日笙歌,盛集寶釵金釧??傲w。綺羅叢里,蘭麝香中,正宜游玩。風柔夜暖。花影亂,笑聲喧。鬧蛾兒滿路,成團打塊,簇著冠兒斗轉。喜皇都、舊日風光,太平再見。

當時,宋高宗已退位住進了德壽宮,他很喜歡詞中的“花影亂,笑聲喧。鬧蛾兒滿路,成團打塊,簇著冠兒斗轉。喜皇都、舊日風光,太平再見?!边@不僅使他想起了東京故事,回憶起那時元宵節(jié)仕女出行的盛況,而且對如今重現(xiàn)舊日風光、再現(xiàn)太平景象的評價很滿意,給康與之以重賞。

南宋豪放派詞人劉克莊,寫有《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看似調(diào)侃友人陳敬叟夫婦,實際上是描繪元宵節(jié)的盛況,抒發(fā)人生感慨: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fā)。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jié)。

上片描繪元宵佳節(jié),感嘆自己人到中年,已失去過節(jié)的情趣。元夕滿街花燈通明,蓋過了月華。人們徹夜狂歡,喧鬧的戲鼓聲響至天亮。在描寫元宵節(jié)盛況之后,感嘆每年的元宵風物沒多大變化,而人到中年,對元宵節(jié)的熱情不如以前了。

下片通過調(diào)侃陳敬叟夫婦,發(fā)出人生易老的感慨。陳敬叟滯留臨安,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畫眉拜月,盼夫早歸。眼前夜闌人靜之時,歡樂的人們漸漸散去,街上又變得寂靜,詞人的心情漸漸感到憂傷,感受到繁華過后的冷寂。

杭州城里元宵節(jié)有“預賞”風俗?!邦A賞”就是在正式賞燈之前的試燈,一般在農(nóng)歷正月十四夜,有時還會提前許多天。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南宋時,“自去歲賞菊燈之后,迤邐試燈,謂之預賞。一入新正,燈火日盛。”這種風俗北宋汴京就有,《東京夢華錄》記載,正月十五正式賞燈之前,放燈供人觀賞,稱為“預賞”。

南宋詞人姜夔的《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寫的就是觀賞試燈的情況:

巷陌風光縱賞時?;\紗未出馬先嘶。白頭居士無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隨。

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游人緩緩歸。

慶元三年(1197)正月,人到中年的姜夔來到杭州。他在杭州觀賞燈節(jié)前的預賞,見皓月當空,滿市花燈,回憶少年時元夕的同游樂事,嘆如今情事已非老來悲,抒發(fā)自己的身世之感。

上片先寫權貴觀燈的盛大場面?!盎\紗未出馬先嘶”,概括了貴族公子外出觀燈前呼后擁的派頭。然后寫自身寂寥落寞,與權貴形成鮮明對照。

下片寫身世悲感。以“花滿市”、“月侵衣”,寫元宵燈市的繁華,帶出“老來悲”的哀嘆。夜深燈散,春寒襲人,詞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逐漸歸去,頓生孤寒寂寥之感。

姜夔的《鷓鴣天·元夕不出》,寫因為已“預賞”過天街的花燈,元宵節(jié)當天沒有出門賞燈,表達了元宵節(jié)晚上的落寞心情: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娃笑語歸。

回想昨天在御街觀賞試燈,柳樹剛剛吐芽,梅花初開花朵還小,燈節(jié)氣氛還不濃。今夜正是歡樂游玩之時,我卻因為畏懼春寒而掩門不出。

檐下月色低映,窗簾寂靜,只有詠汴京燈節(jié)的《絳都春》能抒發(fā)舊日情感。三更后街上燈火黯淡下來,詞人躺在床上,聽到鄰家少女說笑著觀燈歸來。對比之下,更顯出詞人閉門不出、獨臥屋中的寂寞。

南宋詞人吳文英的《點絳唇·試燈夜初晴》,也寫試燈之夜的賞燈,感嘆的是舊時之情:

卷盡愁云,素娥臨夜新梳洗。暗塵不起,酥潤凌波地。

輦路重來,仿佛燈前事。情如水,小樓熏被。春夢笙歌里。

上片寫試燈之夜,愁云卷盡、云散后月明如洗的景色。

下片寫當年輦路笙歌的燈市之景,回首舊游,恍如夢境,生出無限感傷。

吳文英還有《燭影搖紅·元夕雨》,寫了一個濕漉漉的元宵節(jié):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淺。障泥南陌潤輕酥,燈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漸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襪塵生,行裙紅濺。

銀燭籠紗,翠屏不照殘梅怨。洗妝清靨濕春風,宜帶啼痕看。楚夢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遠。曉窗移枕,酒困香殘,春陰簾卷。

上片寫雨中踏青。雨簾空蒙,遠山隱隱顯現(xiàn)出淡青色。元夕下雨,使人添了一分愁緒。暮雨愁緒,女子淺細的黛眉顯得楚楚可憐。雨天路上塵土板結,游人騎馬從南郊踏青歸來,馬?上沾滿軟軟的小泥團,回到家已是掌燈時分。晚上余興未盡,在家笙歌燕舞,翻動彩旗跳起祈福的《宜男》舞。女子平時出游的機會很少,乘元宵郊游就盡情享受,白襪上沾了塵土、裙子被花汁濺紅,也毫不在意。

下片寫“元夕雨”。室內(nèi)紗籠罩著燭光,只照到錦繡屏風,照不到墻角的殘梅,引起梅的怨恨。元夕下雨,女孩子在雨中嬉戲,以雨洗臉,仍春風滿面,還把臉上雨珠當作淚痕妝。相距遙遠,又遇大雨阻隔,如何向人間通報音訊?令嫦娥發(fā)愁。早上從醉夢中醒來,卷起窗簾,室外春陰沉沉,殘花滿地。

南宋的繁華被蒙元鐵騎踏碎。

南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軍三路大軍會師于南宋都城臨安城北的皋亭山。這年正月十五,對城中的南宋君臣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元宵節(jié),這將是南宋王朝最后一個節(jié)日。臨安城里,宮廷內(nèi)外人心惶惶,許多人做著逃難的準備。

杭州人汪元量是宮廷琴師,元宵節(jié)本該是他很忙碌的時候,但現(xiàn)在還有什么心思彈琴,又有誰有心情聽琴?汪元量寫了一首《傳言玉女·錢塘元夕》,寫出了身處圍城之中人們那種大廈將傾前的感受: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月臺花館,慨塵埃漠漠。豪華蕩盡,只有青山如洛。錢塘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昭君淚流,手捻瑟琶弦索。離愁聊寄,畫樓哀角。

通過元宵節(jié)的今昔對比,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傷感。今夕,眼前依然一派繁華景象,但與誰分享同樂?元兵壓境,月光下、花叢中,雖臺館依舊,但已彌漫敵騎揚起的塵埃。昔日繁華已逝,只有青山如舊。往日的燈火如晝、歌舞升平,都已不再。梅花凋謝,春光也難長久。國家將亡,后宮嬪妃只能怨命運多舛,滿腔愁怨,只能寄托在戍樓傳來的幽怨悲哀的號角聲中。

南宋末年詞人蔣捷寫的《女冠子·元夕》,作于宋亡之后,用今昔對比,抒發(fā)元夕感懷,寄寓對故國的深切緬懷,表達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上片寫往日元夕盛況,今日清冷及自己的郁悶心情。

下片寫對往昔繁華不再的無奈,包含對故國的深深眷戀。

文化說到底是一種生活方式。文化與生活相溶,就會韻味無窮。宋代形成的特有文化韻味,體現(xiàn)在思想、制度、社會、經(jīng)濟、文學、藝術、建筑、宗教和百姓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南宋杭州元宵節(jié)的一個個生動場景,體現(xiàn)了市民對藝術化品質(zhì)生活的追求。文學家筆下的傳神描繪,反映了歷史進程中的不同場景,給元宵佳節(jié)賦予了當時社會的眾多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如今,在杭州人鬧元宵的習俗中,還可以看到對宋代文化的傳承。

作者

孫 躍 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作者:孫躍  編輯:陳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