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附近找茶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预约_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

立春之日,看看古人如何過?
  發(fā)布時間:2022-02-04 17:35   來源:城市怎么辦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立春,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立”有“開始”之意, “立春”也就是春天開始的意思。《史記.天官書》將立春稱為“王者歲首”:“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渡袝髠鳌吩唬骸皷|方為春,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古籍《群芳譜》中寫道:“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之后天氣逐漸回暖,萬物開始復(fù)蘇。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記載:“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候雁北……是月也,以立春?!笨偨Y(jié)出了立春時節(jié)東風吹拂,寒冰解凍,大雁北飛,冬眠的蟲類開始蘇醒的物候特征。

立春作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不僅是標志著春季開始的時間節(jié)點。而且是人們祭祀神靈、祈禱國泰民安的節(jié)日。關(guān)于立春祈福的文獻資料,可從歷代正史志書、雜記小說、詩詞歌賦中探尋一二。

古人對立春極為重視,自漢朝起,古人就有舉行系列儀式、活動慶祝立春的傳統(tǒng),如迎春、報春、送春、鞭春牛、咬春、嘗春以及戴春雞、貼春牛圖、慶賀宴飲等。

史書中明確記載的最早的迎春禮是在東漢舉行的。《后漢書》卷二《明帝紀》:“是歲,始迎氣于五郊?!?東漢迎春禮俗分為東郊迎春和立土牛、耕人兩部分,迎春儀式莊重嚴肅,《后漢書·志第四·禮儀上》記載:“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志第八·祭祀中》:“立春之日,迎春于東郊,祭青帝句芒。車旗服飾皆青。歌《青陽》,八佾舞《云翹》之舞?!睗h代迎春儀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車旗服飾”都要是青色的,并且用最高規(guī)格的祭祀舞蹈來祭春神。

魏晉時期,在沿襲了漢代的立春祭祀禮俗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娛樂色彩。除了官方禮俗,還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這些民間活動中以春幡、春燕、彩花為代表的剪彩活動,以貼宜春字、進春書為主的祈愿活動。春幡,本是漢代迎春儀式中的青色迎春旗幟,又稱為青幡。南朝的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載“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帶之,貼宜春二字”。百姓依照青幡的樣式,用金銀繒絹等布料裁剪出小春幡,立春日男女老少簪于發(fā)上或掛在樹間,用以迎接春天的到來。春燕和彩花也是與之相似的節(jié)日裝飾。進春書是北朝時的立春習俗。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提到北朝婦女習俗時說:“立春進春書,以青繒為織,刻成龍象銜之,或為蛤蟆?!贝簳钤鐬閳D案樣式,青繒是指青色的絲織品,龍和蛤蟆都是古代認為可以辟邪之物,立春日將春書懸掛于門廊之上,有驅(qū)邪祈福的作用。

宋代時期,立春更為熱鬧。不僅有“大內(nèi)出春盤并酒,以賜近臣”,民間百姓也有各色的慶?;顒?。楊萬里《觀小兒戲打春?!?“小兒著鞭鞭土牛,學翁打春先打頭”的詩句,便生動地記述了宋代鞭春?;顒?。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象征春耕開始,以示豐兆,策勵農(nóng)耕。古人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紙做個假牛,用柳條鞭打?!稏|京夢華錄》:“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薄段淞峙f事》:“立春前一日,臨安府造進大春牛,設(shè)之福寧殿庭;及駕臨幸,內(nèi)官皆用五色絲彩杖鞭牛?!A(yù)造小春牛數(shù)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在宋仁宗頒布《土牛經(jīng)》后,鞭春牛之風日益活躍,由宮廷、官署而遍及鄉(xiāng)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至成為立春重要活動之一。

鞭春?!芭!钡闹谱饔兄鴩栏竦男螤?、尺寸,土牛的每一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土牛身高四尺,象征四時;身長八尺,象征八節(jié);尾長一尺二寸,象征十二月。頭的顏色與這一年干支中的干相配,身的顏色與這一年干支中的支相配,肚子顏色與這一年的納音相配,土牛的角、耳朵和尾巴顏色與立春這一天干支中的干相配,腿顏色與立春這一天干支中的支相配,蹄子顏色與立春這一天的納音相配。土牛的嘴是張開還是閉合,尾巴是朝左還是朝右取決于這一年的陰陽。如果這一年是陽,那么口要張開,尾巴朝左;如果是陰,那么口要閉合,尾巴朝右。芒神同樣具有時間上的象征意義。芒神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鞭長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節(jié)氣。

鞭牛儀式上,就連鞭牛者站立的方位也是有講究的:立春在春節(jié)前就站在春牛前,立春在春節(jié)后則站在春牛后。鞭打時口中念念有詞:一打風調(diào)雨順,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陽開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豐登,六打六合同春。鞭打春牛完畢后,人們還要進行象征性的耕地,表示新一年農(nóng)事活動的開始。

明代劉若愚在《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中記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清《燕京歲時記》亦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p>

時至今日,鞭春牛、掛春幡、吃春卷春盤、咬春等立春傳統(tǒng)習俗也有傳承。今日立春,唯愿“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參考文獻:

[1]王加華.立春的區(qū)域分布、當下現(xiàn)狀與功能意義[J].節(jié)日研究,2021(02):3-24.

[2]馬惠玲,?從立春到撒豆節(jié)看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傳承與變異?,?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9年第2期.?匯編??中南卷?,第453頁.

[3]朱莎莎. 宋代立春詩研究[D].湘潭大學,2018.

審核:施劍

注:以上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相關(guān)文章,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wǎng)絡(luò)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yè)目的。如有論文、圖片版權(quán)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權(quán)利人通過后臺留言及時告知,我們會妥善處理。

  作者:陳正怡然   編輯:陳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