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附近找茶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预约_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

宋韻遺蹤:杭州西湖飛來峰造像藝術(shù)
  發(fā)布時間:2021-12-02 10:16   來源:城市怎么辦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那邊寺廟之多,約有兩千余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焙胍环◣煛段以谖骱黾业慕?jīng)過》中談到。杭州因天竺靈隱而稱東南佛國,實為不虛。五代至宋元在西湖飛來峰、煙霞洞、慈云嶺、天龍寺等出現(xiàn)無數(shù)石窟造像,而其中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便是飛來峰造像。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常愛常在靈隱盤桓,靈隱的飛來孤峰喬松百尺,是他最愛:

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屋堆黃金斗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松百尺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清風(fēng)徐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

飛來峰在靈隱寺門外,與寺僅有一溪澗之隔。是一座凌空而起,總體高約209米的石灰?guī)r山峰。雖然不是很高,但山石怪奇,山巖峭絕,處處可見洞壑。相傳靈隱寺開山祖師天竺僧慧理曾登此山,嘆道“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小嶺,不知何年飛來”。因號其峰為“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劾碓诖诉B建五剎,常宴坐靈鷲后巖?!段淞治骱呱侣浴酚校骸耙环屣w來,自西而東。師亦戾止,爰指其蹤。呼猿洞冷,宴坐巖空?;ㄩ_花落,幾度春風(fēng)”。山上怪石嶙峋,奇幻多變,石間分布著五代至元代開鑿的三百多處佛像,是我國東南最大、最著名的石窟造像群。飛來峰有三大洞穴,位于最南端的稱為青林洞;其次是北邊的洞穴,姑且稱為羅漢洞;最北的稱為龍泓洞。

中國石窟藝術(shù)早在北魏時期就已興起,繁盛于隋唐時期,以云岡、龍門為首。然而五代以后的石窟卻少有保存,飛來峰所保留的五代至宋元石窟佛像,堪稱中國佛教藝術(shù)史上的寶庫。飛來峰造像起自青林洞,終于法云弄,分布在長約六百米、寬約二百米的區(qū)域之內(nèi),共有一百五十余龕,四百七十余尊。依據(jù)時代特征判斷以宋代造像居多,但多數(shù)沒有明顯的題刻,包括著名的盧舍那造像和彌勒佛造像。北宋的造像有232余尊。主要分布于青林、玉乳兩洞,題材多為羅漢、祖師像。玉乳洞內(nèi)的六祖像,形體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風(fēng)格比較古樸。元代石刻造像現(xiàn)存約67龕,造像大小合計約116尊,這些造像多分布在冷泉的南岸和青林、玉乳等各洞周圍的懸崖峭壁上。飛來峰造像自唐代以來興起,在宋元時期各掀起一個造像的熱潮,宋代造像以承襲唐風(fēng)為主,而元代造像則多融合漢梵兩式。

唐風(fēng)宋韻:北宋盧舍那佛會一十七身像

飛來峰東南側(cè)最大的一個洞,叫“青林洞”。它因洞口形似虎嘴,又稱“老虎洞”或“金光洞”。盧舍那佛會一十七身像位于青林洞南邊洞口右壁,下端離地約十余尺,其上面作成拱券狀。工匠在其低處巖壁鑿出一塊凹面,在里面雕刻了諸佛像的浮雕。佛龕為壺門花頭式,高146cm,寬150cm,共有大小浮雕造像17尊。盧舍那佛居中,結(jié)跏趺坐于高束腰蓮座上,身后有火焰紋背光,頭戴寶冠,身著圓領(lǐng)袈裟,雙手上舉作說法狀。坐像左右有文殊、普賢兩菩薩,騎著獅象;另外還有四天王以及四菩薩像,隨身供養(yǎng)者等,共有十五軀。加上龕外上方,左右兩軀飛天,一共是十七身。佛龕左邊有銘刻,從銘刻的內(nèi)容可以知道,這是宋代乾興□年一位胡姓的信徒所供養(yǎng)。

弟子胡承德,伏為四恩三有,命石工鐫

盧舍那佛會一十七身。所期來往觀瞻,

同生凈土。時大宋乾興□□四月□□記。

這些佛像秉承唐代遺風(fēng),但手法偏向纖巧,顯示了北宋時期的風(fēng)格韻味。佛龕的左右及下方有小佛像、羅漢像數(shù)軀。另外,入口上方還刻有下生彌勒像,有銘文在佛龕的周圍,刻有熙寧辛亥、熙寧丙辰、元豐二年、嘉定十五年等年代后人的題字。另外,入口上方還刻有下生彌勒的坐像,像高約二尺,應(yīng)該是與盧舍那佛會創(chuàng)作于同一時代。

漸入市井:南宋彌勒與十八羅漢像

羅漢造像在五代吳越國時期僅見于南山的煙霞洞和石屋洞等處,在飛來峰未見,而入宋后卻成為飛來峰造像中數(shù)量最多的造像題材。冷泉的南側(cè)這龕南宋的彌勒像,雕像粗眉大眼,喜笑顏開,袒腹踞坐,像的兩側(cè)圍繞著十八羅漢,羅漢的布局依山就勢,有靜有動,各具姿態(tài),神態(tài)各異。彌勒和十八羅漢保存十分完整。作者因地制宜,沿弧形的山巖開龕并創(chuàng)作了十九身造像。布袋彌勒位于中心,兩側(cè)為十八羅漢。布袋彌勒肥頭大耳,雙頤豐滿,敞胸露懷,大腹翩翩,跣腳而坐,右手扶布袋,左手持念珠。造型十分夸張,尤其是面部的刻畫生動傳神,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額頭皺紋、雙眼、面部、嘴部和下頦的處理有力地刻畫出一種物我兩忘、清澈透明、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與此同時,隨意斜披的袈裟,流水般繁密衣褶的處理和自在的坐臥造型,與面部的刻畫互為表里,營造出一種洞穿紅塵、自得其樂、隨心所欲、自由、閑適、歸真的意境。兩側(cè)十八羅漢的造型也栩栩如生,或坐、或立、或臥,姿勢各不相同。所持物體也不相同,或托塔、或合十、或持錫仗、或舒展經(jīng)卷、或持如意。運用夸張和寫實相結(jié)合的手法賦予每一位羅漢與眾不同的獨特的個性。與唐代端莊神圣的佛像相比,顯得更為輕松詼諧,世俗化。

洞澗成景:龍泓洞、春淙亭、追蹤題名

飛來峰龍泓洞在春淙亭旁,一名通天洞。俗傳其底可通浙東。有采乳石者入之,聞江濤瑯瑯然。其斷崖高約三四十尺,雕刻的許多佛像大多數(shù)屬于元代初期作品。壁間,有蔣之奇篆書,賈似道、廖瑩中等題名。在洞口右邊斷崖下方,刻有白馬負(fù)經(jīng)像西來之圖。進(jìn)到洞中,可以看到左壁有南宋咸淳丁卯,當(dāng)時的宰相賈似道的題名:

咸淳丁卯七月十八日,

賈似道,以歲事,禱上竺。

回憩于此,客東無嘉,俞

昕、張濡、黃公紹、王庭,從

子德生侍,期□不至者,廖瑩中。

在龍泓洞外還有一小洞,稱為射旭洞。洞內(nèi)用石頭堆砌成宮殿狀,其中安放了六尊佛像。透過洞頂?shù)囊粋€極小的石縫能看到一線光天,這就是飛來峰著名的一線天。飛來諸洞中以龍泓洞最為佳構(gòu),不但在于其中有宋元名人題記,還在于其中多重的景觀,一線天之外連接春淙亭,洞中一片天地聲光色俱全。

簡樸纖巧:玉乳洞內(nèi),小羅漢像

玉乳洞又名蝙蝠洞,是飛來峰上的第二大洞穴,這個洞穴因為內(nèi)部乳白色的巖石而得名。過去曾有很多蝙蝠在這里棲息,現(xiàn)在還能感到一些痕跡。玉乳洞東邊有一塊大石落下,幾乎塞住了入口。洞內(nèi)大都是北宋時期雕刻的作品。入口的右壁上刻著釋迦三尊及釋迦坐像等,其上下左右直到洞的其他部分,刻有五十余尊羅漢像。本尊高約二尺,最大的羅漢像高有二尺余,最小的才七八寸。雕刻技法簡樸,均為宋代的作品。三尊佛的下端刻有淳祐戊申八年(1248)年的銘文。另外,小羅漢像中,多數(shù)刻有咸平年間的造像銘。

結(jié) 語

飛來峰與一般的大山不同,其底部多鏤空洞窟,勢若別處飛來,這片奇詭的石頭與周邊的山形體如此迥異,正合文人賞石之癖。故明人袁宏道《飛來峰小記》中一再稱奇且激憤:“湖上諸峰,當(dāng)以飛來為第一。峰石逾數(shù)十丈,而蒼翠玉立??驶⒈尖?,不足為其怒也;神呼鬼立,不足為其怪也;秋水暮煙,不足為其色也;顛書吳畫,不足為其變幻詰曲也。石上多異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鏤。壁間佛像,皆楊禿所為,如美人面上瘢痕”。張岱既稱贊飛來峰之妙,又嘆息其上的佛像損害了飛來峰的怪譎之軀。不過這片石頭上的佛像和題刻自五代就開始鑿刻,并不能完全怪罪元人名下。想當(dāng)年蘇東坡在靈隱寺、冷泉、春淙亭閑蕩或小坐,所看到的金星、龍泓、玉乳、青林諸洞,同樣是石刻斑斑了。在今人眼中這些石刻卻已是與這片飛來峰一道,皆為可驚可嘆的景觀了。

參考文獻(xiàn):

(日)常盤大定,(日)關(guān)野貞著;王鐵鈞,孫娜譯,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第4卷,中國畫報出版社,2019.06。

審核:王劍文

  作者:王曉  編輯:陳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