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附近找茶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预约_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

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
  發(fā)布時間:2021-06-21 09:53   來源:城市怎么辦

2011年6月24日23點55分,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意味著它成為中國第41個世界遺產,也是第3個獲批“文化景觀類”世界遺產的中國項目。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填補了世界遺產中以突出“文化名湖”為主要價值特征的湖泊遺產空白,實現(xiàn)了杭州市和浙江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極大地提升杭州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對杭州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建設國際風景旅游城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月我們將迎來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十周年紀念日。十年時間,這個點綴在杭州西郊的歷史文化之湖,成為了杭州對外形象的一張“金名片”,引無數(shù)中外游客爭相打卡。

回顧西湖申遺之路,可謂是十年磨一劍,走過了太久太長的不平凡之路。早在1999年,杭州就宣布西湖將申請加入《世界遺產名錄》行列,西湖申遺工作正式開始。而后幾年間,西湖圍繞“保護西湖、申報世遺”目標,堅持積極保護方針,按照保護第一、生態(tài)優(yōu)先,傳承歷史、突出文化,以民為本、為民謀利,整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原則,連續(xù)9年開展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連續(xù)八次推出“新西湖”。2009年,圓滿完成西湖申遺整治等十大項目,在國慶期間第八次推出“新西湖”,基本實現(xiàn)了“還湖于民”的目標。

同時,也在2003年開始推進了一系列文化工程,先后編纂了《西湖叢書》、《西湖研究報告》、《西湖文獻集成》、《西湖通史》等著作,為西湖學研究奠定了文獻基礎,也為西湖申遺成功起到了關鍵作用。

西湖能夠成功申遺,不僅在于杭州市政府和人民一道的努力,更在于西湖本身就是具備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西湖是一個自然湖,更是一個人文湖。它是人與自然長期良性互動的產物,是一份珍貴厚重的文化遺產。西湖是杭州城市變遷的物證。杭州倚河而興、因湖而名、以湖為魂。特別是自唐代以來的1000多年中,西湖一直處在杭州城市的中心位置,與杭州這座城市唇齒相依、水乳交融。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西湖的變遷史,就是一部杭州城市的變遷史。

西湖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東晉咸和三年(328),杭州佛教的開山鼻祖印度高僧慧理在武林山下開山結廬,成為江南名剎靈隱寺的開山之始。吳越時期,錢氏王朝在西湖周圍的群山中建起了360多個寺廟,100多座寶塔、經(jīng)幢,并留下了許多在中國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的摩崖石刻和雕像,杭州從此就有了“東南佛國”的美譽。

西湖的名人文化光彩照人。西湖是林和靖、沈括、畢昇、于謙、洪昇、龔自珍、夏衍、錢學森等名人大家的故鄉(xiāng),白居易、蘇東坡、楊孟瑛、林啟、吳昌碩、竺可楨等歷史文化名人與西湖也有著不解之緣。西湖周圍至今還保留有政治家康有為,國學家俞曲園、馬一浮,實業(yè)家胡雪巖,人口學家馬寅初,文學家郁達夫、豐子愷、夏衍,書畫家黃賓虹、林風眠、潘天壽的舊居。西湖群山中有民族英雄岳飛、于謙、張蒼水墓,民主斗士秋瑾、章太炎、陶成章、徐錫麟墓,實業(yè)巨子都錦生墓,文藝大家潘天壽、蓋叫天墓。康熙、乾隆等中國古代帝王,也都非常喜愛西湖,并留下了許多珍貴遺存。

西湖的建筑文化特色鮮明。杭州建筑特別是環(huán)西湖建筑,深受西湖山水的影響,造型、線條、色彩與山水既對比又呼應,既精致又和諧,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三潭印月的水上建園,西泠印社的依山小筑,郭莊的臨湖構園等等,均屬海內少見,為中國造園藝術之杰作。唐代以來眾多文人雅士圍繞西湖景觀留下的鑒賞、描述、品題和解說,更賦予了這些建筑以內涵美,使西湖山水鐘靈中帶風雅、毓秀中添文韻,成為展示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博物館。

西湖不僅擁有多姿多彩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沉積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杭州的茶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等等,都與西湖息息相關。被譽為“綠茶之首”的龍井茶,就是以“西湖龍井”名聞天下的;杭州的十大名菜,大多與西湖相關;杭州的許多美麗傳說,包括許仙與白娘子、梁山伯與祝英臺、活佛濟公等等,也都是以西湖為背景演繹而成的。

總之,作為人、自然、文化高度融合的產物,一千多年來西湖一直保持著歷史的連貫性,其個性特征既沒有被泯滅,也沒有被改變,始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特色。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美的典范,正是西湖的審美和文化底蘊之所在。

十年時間如白駒過隙,西湖也更加生動鮮活,人們飲食起居、生活如常,并未因申遺成功而受到影響。和很多地方在申遺前耗巨資,成功后進行商業(yè)開發(fā),企圖把景區(qū)變成搖錢樹不一樣的是:西湖就像蘇東坡所描寫的那樣,總是以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早在2002年,西湖就成為中國唯一不收門票的5A級景區(qū),同時,從拆除高墻深院到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西湖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保護也得到了大力加強。在西湖申遺成功后不久,杭州市政府立即承諾,將繼續(xù)堅持“六個不變”--“還湖于民”的目標不改變;門票不漲價;博物館繼續(xù)免費開放;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占用,古典魅力與城市有機更新完美結合。這樣的政府立場,不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主張,更是西湖申遺成功的重要因素和保障。西湖模式推動了我國旅游經(jīng)濟學的良性發(fā)展。

未來的西湖,將繼續(xù)秉持“還湖于民”的發(fā)展理念,讓公眾能以更多的形式參與到遺產保護和利用中去。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曾提出一個觀點:“西湖更應該被當作一個給人以啟迪的地方,而非單純的公園。”世界遺產可以和城市生活相得益彰,成為人們能共享的生存空間,讓人們能夠在實踐中、在感受中了解真實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或許就是西湖留給世人的啟迪。

供稿:王 俊  

審核:施 劍

  作者:  編輯:陳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