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政府用高瞻遠矚的謀劃和精準有力的部署推進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從“六穩(wěn)”到“六保”,復工復產工作成為了“后疫情時代”政府的重點工作。浙江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新服務帶動新消費,加快建設現代消費體系,積極創(chuàng)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8月31日,浙江省商務廳等7部門發(fā)布《關于做好省級夜間經濟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將省內14座城市納入浙江省級夜間經濟培育城市,還將重點建設50個夜坐標。這些都是“六穩(wěn)”“六保”,促進復工復產,特別是保就業(yè)、保民生的重要舉措。
就業(yè),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就業(yè)是民生之本。在繁榮消費市場,以新服務帶動新消費過程中,除了夜間經濟,地攤經濟、跳蚤市場等也都是重要載體和抓手。地攤經濟穩(wěn)民生,跳蚤市場促就業(yè),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特別是跳蚤市場蘊含的可回收、重復利用、鄰里等意涵精髓,充分彰顯了綠色、循環(huán)、和諧、可持續(xù)等生態(tài)理念。某種意義上,跳蚤市場是一種高級階段的經濟形態(tài)。
1
何謂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對舊貨地攤市場的別稱。由一個個地攤攤位組成,市場規(guī)模大小不等。出售商品多是舊貨、人們多余的物品及未曾用過但已過時的衣物等,小到衣服上的小裝飾物,大到完整的舊汽車、錄像機、電視機、洗衣機,一應俱全,應有盡有。價格低廉,僅為新貨價格的10%~30%。
跳蚤市場歷史悠久,有關跳蚤市場的起源,有兩種理論,一種說法是據語言學家克麗絲汀·安默兒說,跳蚤市場最初來源于紐約的Fly Market,Fly Market是紐約下曼哈頓地區(qū)的一個固定市場,這一市場從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75年)之前一直延續(xù)到大約1816年。Fly這個詞來源于該市場的荷蘭語名稱Vly或Vlie,這個詞在荷蘭語的意思是“山谷”,很巧的是,它在荷蘭語中的發(fā)音正好和英語中的flea一樣,所以就形成了英語中的flea market即“跳蚤市場”。另一種說法是跳蚤市場起源于19世紀末的法國。19 世紀中葉,法蘭西第二帝國著手改建巴黎,在西部為金融和工業(yè)界巨子建立了貴族區(qū),手工業(yè)者和貧民被迫去了遠離市中心的郊區(qū)。巴黎北部茨岡人聚居的圣圖安地區(qū)就是個出了名的 “臟亂差”典型。1870年,法國政局動蕩,因為普法戰(zhàn)爭,巴黎人饑貧交加。竊賊、魚販、拾荒者、舊貨商卻逐漸匯聚于圣圖安和茨岡人共同收售破爛。只有300多平方米的地攤場地慢慢變成了小有名氣的二手貨市場。到了1908年,多數商販意識到每天這樣擺攤收攤、搬運貨物的流動銷售成不了大業(yè)。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他們終于決心進軍附近寬敞的街道,修建固定的商鋪,打造一個接受管理、愿意納稅的“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的本來含義是舊貨地攤市場的別稱,與二手市場無異。但如今的跳蚤市場早已不是原來的含義,通過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相結合,實現游客的集聚,破解地攤經濟、夜間經濟“人從哪里來”的問題,進而增加游客的過夜時間,提升人氣,營造繁榮繁華的城市生活形態(tài)。同時也有利于解決靈活就業(yè)人員的生產生活問題。
2
跳蚤市場的功能
作為一種富于商品交易、文化傳承和社群溝通的經濟平臺和市場形式,跳蚤市場具有豐富的內涵功能。一是可以增添城市的溫度,與租賃商鋪固定經驗相比,跳蚤市場的門檻低,對城市中的未就業(yè)人員、就業(yè)困難人員、低收入人員、無收入人員而言,跳蚤市場無疑給了他們靈活就業(yè)、低成本就業(yè)、增加正當收入的大好機會。二是可以喚醒城市沉睡的活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市民面對城市整齊劃一的管理,城市的活力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跳蚤市場的開辦,增添了市民和城市夜晚的活力。三是可以激發(fā)城市的創(chuàng)造力?!按蟊妱?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大多數有志于創(chuàng)業(yè)而資金菲薄的人而言,先到跳蚤市場的地攤上練練手、摸摸市場的“脾氣”, 是一個鍛煉創(chuàng)業(yè)才干、降低創(chuàng)業(yè)風險的好方法。四是可以便于城市管理,從行為的性質來看,在跳蚤市場設攤不是經營行為,也沒有規(guī)模性和顯著負外部性,只要組織者能夠有效地維持秩序,政府無需規(guī)制,也可以秩序井然。
3
杭州“跳蚤市場”實踐
早在2009年,杭州市圍繞推進“購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設的目標,啟動規(guī)劃建設望江路夜市、衢江路夜市、中山南路美食夜市、吳山夜市、新市街夜市、石橋路夜市、長浜路夜市、九堡夜市、丁橋夜市、勝利河美食夜市、大關夜市、登云路夜市、文新夜市、三墩夜市、浦沿小吃夜市、星光大道夜市、豐樂夜市、白楊夜市、大學生創(chuàng)意集市、慶春廣場民間文化跳蚤市場等“19+1”條“美食夜市一條街”和“跳蚤市場”。一系列舉措,不僅拉動了杭州的旅游經濟,而且成為杭州打造“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品牌的亮點和加分項。
△圖為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一行調研杭州跳蚤市場
今年以來,“夜間經濟”“新消費”“24小時城市”等熱門詞匯不僅成為各個城市挖掘消費潛力的載體,更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1月19日,杭州市下城區(qū)率先啟動夜間經濟十大示范創(chuàng)建項目,重磅推出發(fā)展“夜間經濟”十大舉措,建立“夜間區(qū)長”制度,并設立專項資金,著力打造繁華“夜下城”。杭州下城區(qū)推出夜間經濟發(fā)展新政,正是希望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進一步提人氣增效益,激發(fā)新一輪消費升級潛力。跳蚤市場作為夜間經濟的重要內容,不僅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的生動體現,也是上合政策、下順民意的良政善舉。
跳蚤市場不僅是功能性市場,同時也是重要的旅游產品。在杭州,跳蚤市場像“美食夜市一條街”一樣,是杭州這座國際風景旅游城市不可或缺的旅游產品。杭州把跳蚤市場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商業(yè)特色街區(qū)來看待。同時對于進入跳蚤市場交易的商品,實行許可證制度,進入跳蚤市場交易的商品,要與跳蚤市場自身的文化背景相吻合。比如,以慶春廣場的跳蚤市場為例,不能離開慶春廣場作為文化廣場的特色和背景,而是以交易文化類商品為主,如CD、DVD、郵票、書籍、古玩、字畫、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等等。這就賦予了跳蚤市場更高級功能和文化內涵的定位。某種意義上,其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根植于鄰里的跳蚤市場本意,形成了一種不僅具備可回收、重復利用、鄰里等意涵精髓,也具備綠色、循環(huán)、和諧、可持續(xù)以及高級市場等生態(tài)理念的經濟形態(tài)。
后疫情時代,跳蚤市場既是貫徹中央構建“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新格局的內在要求,也是破解消費市場復蘇難題的重要載體。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跳蚤市場讓城市重新染上煙火氣,利于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同時推動經濟、推動復產復工,其協(xié)同地攤經濟和夜間經濟必將為后疫情時代城市經濟復蘇,打贏“六穩(wěn)”“六?!惫詰?zhàn)發(fā)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國平:《關于發(fā)展夜間經濟的思考》,載《研究通報》2020年10月20日第11期。
[2]河東、盧志朋:《規(guī)制與自由:從跳蚤市場、夜市街到共享經濟》,載《浙江社會科學》2019年05期。
[3]趙風英:《跳蚤市場鼻祖誕生于19世紀》,載《環(huán)球時報》2020年6月19日第013版。
[4]唐躍培:《跳蚤市場是個好東西》,載《克拉瑪依日報》2020年6月5日第A03版。
[5]百度百科。
供稿:朱海波
審核:方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