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洪氏家族是西溪濕地歷史上最有名望的家族。這個家族歷經宋、明、清三代,幾百年輩出人才,對中國文化和政治做出杰出貢獻,也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家族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自南宋遷居杭州以后,洪氏家族即以這里為家族聚居地。
洪姓是發(fā)源較早的姓氏。杭州洪氏家族傳于鄱陽洪氏。鄱陽洪氏又源出敦煌洪氏,自稱共工后裔。巖前村位于婺源、德興、樂平三縣交界的山區(qū),南宋時屬金山鄉(xiāng),今屬洪源鄉(xiāng)。巖前村有洪、程、董姓數(shù)百余戶人家,世世耕桑、狩獵,與外界少有聯(lián)系。待社會安定以后,這些深藏山間的家族便萌發(fā)向外發(fā)展的強烈愿望。洪氏家族的當家人洪士良堪稱典型。
杭州洪氏家族的第一代是洪皓。因洪皓有功,宋高祖于臨安葛嶺賜建國公府,自此杭州洪氏家族開始傳繼。自北宋元祐三年洪皓出生至南宋嘉泰二年洪邁去世的114年間,洪皓和洪適、洪遵、洪邁父子歷經哲宗、徽宗、欽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七朝,浮沉于政治時事,其思想、學術和價值觀深受時代影響,但由于為特殊的人生際遇和人格特征所決定,也自成一種思想格調和士人生態(tài)。宋代士人的思想和政治糾結也正是四洪的問題。四洪沒有建構系統(tǒng)的思想和學術體系,所學所思所行大體不出宋學范域。
洪皓自小就有不同凡俗的節(jié)操,為人充滿正氣激情,且有籌劃治理天下的宏大志向。洪皓從小多病,后來身體才逐漸強健起來,這一過程磨礪了他的堅強性情和意志。之后正值宋金長年戰(zhàn)事,洪皓的仕途便輾轉于宋金之間,雖然多磨難艱辛,但洪皓在金15年的諸多作為卻都是積極、有益的。
洪皓將宋人已高度成熟的詩詞藝術傳入金國,影響了金國詩詞的發(fā)展。他對于宋金文化交流的貢獻不是單向的,他在傳播中原文化的同時,也一直關注女真文化和歷史,積累了許多一手資料,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獨特的見解,并將其介紹到南宋。洪氏兄弟“以名德相承”,重視家族文化中的道德,文化傳承,才帶來后來杭州洪氏家族“簪紱蟬聯(lián),忠貞世篤”
從南宋到元滅明興,就在洪適、洪邁兩人在饒州的子孫們漸漸被歷史湮沒了聲音之際,在杭州,留居此地的洪遵一支后裔卻異軍突起,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再度重現(xiàn)了洪氏家族錢塘望族的輝煌。到洪鐘即南宋洪氏家族遷杭的十六世子孫、明代洪氏家族回杭的第三代時,洪家的發(fā)展達到了巔峰。
清代時洪氏家族代表人物主要有洪昇,當時與孔尚任齊名,有“南洪北孔”之稱。洪昇生當清初盛世,但他卻不領時運,流放后雖被赦放回,洪家卻因此完全敗落。家族命運輾轉,歷經被現(xiàn)實、歷史所擺布的迷惘和無奈。就在洪昇去世當年,《長生殿》刊印完成,并在后世傳唱不絕。
洪皓反對女真貴族的掠奪戰(zhàn)爭,但對女真人民非常友好。他在金國期間,經常與女真人應酬往來、促膝談心,與許多女真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他毫無保留地將漢人的文化知識傳播給女真人,并通過自己的穿著打扮、利用節(jié)日生活等,將漢人的生活習俗加以傳播,豐富了女真人的物質文化生活。
洪氏人物歷來重作為輕名利,寧可有虧自己,也不忘國家民族利益,甚至在危及人身安全的時候也如此。洪皓使金,不顧險夷之在前,無虧大節(jié),義重于生;回國后受迫害被貶,身處逆境,歷經身心痛苦,卻依然豪氣不滅,實為大家之氣,令后人無比敬佩。
編輯供稿:研究四處(媒體宣傳處)孫悅、王玥(實習)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第1版(2012年12月)
叢書名:杭州全書·西溪叢書
作 者:周膺
總主編:王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