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附近找茶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预约_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

【假日西湖】北雅:“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
  發(fā)布時間:2019-05-05 10:53   來源:城市怎么辦

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qū)位于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的東北面,東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臨北里湖,北靠寶石山、葛嶺、棲霞嶺,南眺西湖,東與市區(qū)、湖濱相連,面積約98萬平方米,是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唯一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

北山街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藏古今之勝跡;自然風光別具特色,括西湖之美景。

近代,1929年在這里舉辦的首屆西湖博覽會,規(guī)模空前,影響深遠,使其成為中國博覽會的誕生地。百年來,名士巨賈、達官貴人,紛紛在此精心筑物造園,秋水山莊、孤云草舍、堅匏別墅、抱青別墅、靜逸別墅、穗廬、海鹽館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筑,使北山街“收藏”了杭州城半數(shù)以上的近代建筑,被譽為“一首唱了百年的建筑詩”。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交融,使北山街呈現(xiàn)出文化多元化的特性。

北山街

200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啟動了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工程,工程以“保護歷史的真實性,保持風貌的完整性,維護生活的延續(xù)性”為原則,實施寶石山林相優(yōu)化工程、寶石山夜景燈光工程、濱湖景觀綠地整治、北山歷史建筑修繕和立面整治、集芳園景區(qū)、棲霞嶺區(qū)塊住戶拆遷等工程,原汁原味地再現(xiàn)北山街的歷史風貌,使之成為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的又一精品亮點。

曲院風荷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痹缭谇曛?,荷花就已是西湖極負盛名的佳景。而西湖的賞荷勝地,當首推蘇堤北端跨虹橋西側的曲院風荷。

麹(qū)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取金沙澗之水,以釀官酒,位于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yǎng)植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溢,令人不飲亦醉,因名“麹院荷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圣祖玄燁御書品題“西湖十景”,改“麴院”為“曲院”,易“荷風”為“風荷”,遂名“曲院風荷”,并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院風荷御碑亭。

曲院風荷御碑亭

如今的曲院風荷占地約27萬平方米,分岳湖、竹素園、曲院、風荷濱湖密林等景區(qū),而聞名海內外的西湖荷花主景點便在風荷景區(qū)之中。

每年夏季來此一游,不僅滿湖翠影,萬點荷紅,而且蓮香撲鼻,馨飄數(shù)里,湖上清風拂來,頓覺滿身涼意,暑氣立消。

景區(qū)內還有著名的“玉帶晴虹”景觀,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清雍正《西湖志》卷四載:“金沙港在里湖之西,與蘇堤之望山橋對,適當湖南北正中。” 游人置身橋上,湖西山水盡收眼簾。它作為湖西旅游景點借景的最佳景觀之一,已成為杭州西湖的景觀標志之一。

“玉帶晴虹”景觀

穗廬

由曲院風荷而出,沿北山街至94號,即到穗廬。穗廬又稱“鮑莊”,業(yè)主為廣東人鮑柏鱗(又作伯鄰),1925年建成。廬坐北例南,依山面湖,篇有“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之暢意,可稱為西湖北山街現(xiàn)存于世難得的私家園林。

穗廬

2004年,對其主體建筑(民國時期的西式建筑)、附屬的三排平房及入口處的磚雕門樓按原貌進行修復,并對破損的青石板游步道、鋪裝地坪及假山進行修復,對游步道旁的古香樟采取駁的方式加固保護,在景點適當位置添種桂花、羅漢松等園林植物,恢復了穗廬山地別墅園林的風貌格局。

鏡湖廳

北山街新新飯店以西至西冷橋以東的濱湖地帶,即是鏡湖廳景區(qū),占地面積1.69萬平方米。此處背山依水,與孤山隔湖相望,古樹參天,四季飄香,一直以來成為杭州市民品著納涼的休閑佳處。

鏡湖廳景區(qū)

民國時期,此處多為私家莊園別業(yè),如葛蔭山莊、孫圃(后為惠中旅館)、楊莊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秋社在此建活動場所,因秋瑾自號“鑒湖女俠”,“鑒”(古代的鏡子)與“鏡”音近意同,故取名為“鏡湖廳”。

鏡湖廳景區(qū)的建筑和設施也進行過多次零星維修,但終因時間長久,老建筑普遍存在滲漏、木結構霉變、油漆剝落等現(xiàn)象,原植物配置也顯過密。2004年,在基本保持原有格局的基礎上,對所有建筑進行了修繕。經整治后的鏡湖廳景區(qū)環(huán)境清雅,成為北山街又一處旅游亮點。

瑪瑙寺

在葛嶺路邊可見一座風格古樸的建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瑪瑙寺?,旇略仍诠律?,舊名“寶勝院”,由五代吳越國王錢弘佐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晉開運三年(946)?,旇卢F(xiàn)存建筑為1921年重建,主要由山門、廂房、園林等組成。

瑪瑙寺

1958年,杭州市佛教協(xié)會提倡四眾僧尼積極參加國家建設,空出來的寺院建筑支持國家建設需要,瑪瑙寺從此成了民居。2004年,在北山街保護整治工程實施過程中,遷出了瑪瑙寺內的居民,全面整修了留存的古建筑及庭院,保護歷史遺跡原狀。這座寺廟一千多年來積淀下來的書卷氣息和藝文傳統(tǒng)馨香再起,成為對公眾開放的游賞勝地。

1926年——1927年,臺灣著名愛國詩人、史學家、“臺灣文化第一人”連橫先生曾在瑪瑙寺居住過。為紀念連橫先生,瑪瑙寺在2008年“搖身一變”,成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平臺,這座千年古寺也就有了另一個名字——連橫紀念館。

連橫紀念館

以入口延伸的中軸線為分界,紀念館東側分別是臺灣自然環(huán)境廳、臺灣歷史文化廳和臺灣少數(shù)民族廳,西側則是臺灣人物志廳、傳統(tǒng)工藝廳、現(xiàn)代工藝廳,中軸線往北連接的是連橫先生事跡廳。一共7個展廳,陳設的580多件展品,全部都是從臺灣過海而來。

西湖博覽會工業(yè)館舊址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yè)館舊址位于北山街畔,1929年,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靜江主持舉辦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時,特意為博覽會新建一部分展館,工業(yè)館即為其中之一。工業(yè)館除租借了菩提精舍、王莊、抱青別墅三座建筑外,還在王莊與抱青別墅之間新建起一個展覽館。從空中鳥瞰,這座展覽館像一個巨大的“口”字,所以當時也稱它為“口字廳”。

1929年6月6日14時,中國第一個博覽會一一西湖博覽會在杭州正式拉開帷幕。張靜江在開幕詞中特別提到:“博覽會在東西各國已數(shù)見不鮮,而在我國,則尚未得舉辦?!彼?,杭州也就成了我國博覽會的誕生地。

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座建筑的歷史漸漸被人們所遺忘。2001年4月,《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分別刊登發(fā)現(xiàn)口字廳的文章,并指出這是首屆西湖博覽會所有新建筑中唯一幸存的建筑,引起廣泛關注。2002年5月,這座中國最早的博覽會展館走進了文物的行列,成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口字廳經過全面維修,成為西湖博覽會博物館。參觀者可以在這里真切地了解首屆西湖博覽會的盛況,了解中國博覽會誕生與發(fā)展的歷史。

來源:《杭州全書·西湖八十景》

  作者:  編輯:陳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