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_附近找茶_全国高端商务接待私人预约_全国高端商务模特预约经纪人

學術(shù)活動推介|以琴會友,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 第五講要開講啦!
  發(fā)布時間:2019-04-15 11:46   來源: 城市怎么辦

古琴文化源遠流長,古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千古佳談,而今,浙派、梅庵派古琴大師即將走進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為我們講述古琴文化。

宋徽宗聽琴圖

古人云“琴者,情也;琴者,禁也?!惫徘僖蚱洹扒搴偷拧钡母哔F品格,位居“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撫琴,可與內(nèi)心對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是故古代賢士大夫皆善鼓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之說。

“興琴道以正樂,樂正而天下治”。古琴的聲音“中正平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被視為雅正之音。先秦時期,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一度盛興于民間,深得人們喜愛?!对娊?jīng)》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1977年8月,美國發(fā)射的“旅行者”2號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張可以循環(huán)播放的鍍金唱片,從全球選出人類代表性藝術(shù),其中收錄了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長達七分鐘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國音樂。這首曾經(jīng)由春秋時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彈奏而與鐘子期結(jié)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帶著探尋地球以外天體“人類”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尋求新的“知音”。

琴文化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藝術(shù),不同地域、不同師承的琴家的風格彼此都不相同。琴家們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觀點和風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體,即所謂琴派。漢朝南方有蜀山琴派,有名家司馬相如、楊雄、諸葛亮、姜維等人;晉初北方有竹林派,代表者為嵇康。明末清初以后,至于現(xiàn)代,相繼又出現(xiàn)了“虞山派”、“浦城派”、“川派”、“燕山派”、“梅庵派”、“嶺南派”、“廣陵派”、“諸城派”、“九嶷派”等著名琴派。

浙派

派 名:江浙派、浙譜、浙操

形成時期:南宋末年

創(chuàng) 始 人:郭沔(楚望)

主要風格:流暢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夢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瀟湘水云》、《漁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譜》(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譜》(金汝勵)、《琴學名言》(徐夢吉)、《梅雪窩刪潤琴譜》(徐仲和)、《梧崗琴譜》(黃獻)、《杏莊太音續(xù)譜》(蕭鸞)等。

梅庵派

派 名:梅庵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王賓魯(燕卿)、徐立孫

主要特點:流暢如歌,綺麗纏綿,吟猱幅度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孫、邵大蘇、劉景韶、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長門怨》、《關山月》、《秋江夜泊》、《搗衣》等。

重要琴著:《龍吟館琴譜》(毛式郇)、《梅庵琴譜》(徐立孫)等。

本期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邀請到了古琴的兩個重要流派:浙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徐君躍教授和梅庵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劉善教教授為我們講述和演奏古琴文化之音。

時間:2019年4月27日(周六)上午9:00-12:00

地點:杭州市余杭區(qū)倉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號(杭州城研中心倉前大樓209報告廳)

主題:古琴流派與城市文化性格

主講人:

徐君躍 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西湖琴社社長、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浙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

劉善教 江蘇科技大學兼職教授、鎮(zhèn)江夢溪琴社社長、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古琴藝術(shù)(梅庵派)傳承人

主講人簡介:

徐君躍,古琴世家,中國音樂學院古琴碩士。古琴先后求學于祖母黃雪輝、父親徐匡華、琴家龔一、姚丙炎、吳文光?,F(xiàn)為浙江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西湖琴社社長,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浙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任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shù)委員會會長、浙江音樂家協(xié)會古琴專業(yè)委員會會長、浙江省中國文化研究會藝術(shù)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全國社會藝術(shù)水平考級考官、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客座教授。一九八九年獲浙江民樂大賽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一九九二年獲杭州國際古琴邀請賽最高獎;二零零四年獲全國古琴大賽成年組金獎?,F(xiàn)常年與美國、德國及全國、臺灣各藝術(shù)團體、優(yōu)秀演奏家合作、交流,在國際、兩岸和內(nèi)地舉辦個人音樂會及古琴講座。著有《浙派古琴藝術(shù)》一書,并先后出版發(fā)行《梅花三弄》《唐琴》《西泠話雨》《廣陵散》等多張CD。徐氏長期致力于古琴藝術(shù)各方面的工作,已培養(yǎng)學生數(shù)百人,并為全國十大舞臺精品劇《陸游與唐碗》《公孫子都》等戲劇、電視片配樂。

劉善教,1949年生于江蘇鎮(zhèn)江,古琴藝術(shù)“梅庵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古琴學術(shù)委員會副會長、鎮(zhèn)江夢溪琴社社長、江蘇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他幼承家學,師從父親---梅庵派第二代傳人、上海音樂學院首任專職古琴教師劉景韶學習古琴,得其真?zhèn)?。后又得到梅庵派第一代傳人、南京藝術(shù)學院程午加教授指導。完整地掌握了古琴梅庵派的琴學理論及演奏技法,繼承了梅庵派的獨特風格,琴風明潔溫雅、沉靜自在、生動纏綿,涉足古琴演奏、教學、研究、鑒賞以及古琴制作與修復等多個領域,有著濃郁的書卷氣息和極強的感染力。在劉善教四十多年的琴藝生涯中,他堅持梅庵派傳統(tǒng)風格的同時,注意吸收江南其他流派之長,融會貫通,開拓了視野,豐富了技藝。其演奏傳承曲目有梅庵派的代表作《長門怨》、《平沙落雁》、《搗衣》、《搔首問天》及虞山派的《梅花三弄》、《漁樵問答》、廣陵派的《山居吟》、浙派的《思賢操》、川派的《流水》、九嶷派的《洞庭秋思》,打譜曲目《江月白》、《空山憶故人》等三十余首。2013年出版了個人首套雙CD古琴曲集《陣雁排空》,包含了18首經(jīng)典名曲。其演奏的《長門怨》、《平沙落雁》、《歸去來辭》被收錄《靜含太古》古琴經(jīng)典珍藏DVD。二十多年來,他多次參加“中國古琴名家音樂會”和“中國古琴流派傳人音樂會”和全國古琴研討會、打譜會,走進二十多所高校舉辦古琴講座及演奏會,多次擔任全國比賽評委,接受中央電視臺、浙江衛(wèi)視采訪、錄制節(jié)目,并先后到香港、德國、美國、法國、瑞士等地進行交流演出,為梅庵琴派的廣為流傳做出積極的貢獻。

供稿:董 雷

審核:毛燕武

  作者:  編輯:陳俊男